国家标准《电梯安全要求 第2部分:满足电梯基本安全要求的安全参数》(GB/T 24803.2—2025)简介
随着电梯技术的快速发展,新材料、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,原有的国家标准已难以全面覆盖当前电梯安全的需求。为适应技术发展、提升电梯安全水平,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修订了《电梯安全要求 第2部分:满足电梯基本安全要求的安全参数》(GB/T 24803.2—202X)。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/TS 8100-21:2018,与GB/T 7588.1—2020等最新安全规范相协调,旨在为我国电梯行业提供更科学、更系统的安全参数依据。
一、主要变化内容
本次修订在2013年版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重要调整:
新增“良好的工程实践”要求,明确在产品设计、制造中应遵循的最佳实践路径,提升产品可靠性。
补充多项安全参数,包括设备不可接近性、地面绊倒风险、相对运动危险、锁紧装置、照明系统、地震响应等方面,进一步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安全性。
调整部分参数值,如层站照明标准从50 lx提升至100 lx,井道围封高度、踏棍间距等也与最新国家标准保持一致。
更新人体测量数据,引入更适合中国人体特征的参数值,如成人体重P95值调整为88 kg,并补充平均值71 kg,分别用于强度计算和电梯运输能力评估。
二、意义与价值
本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:
提升电梯安全水平:通过明确安全参数和良好工程实践要求,有效减少电梯故障和事故,保障公众乘梯安全。
推动行业技术创新:为“三新”(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工艺)提供了明确的评价依据,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促进国际接轨:修改采用国际标准,助力中国电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,消除技术贸易壁垒。
支持绿色低碳发展:通过提升电梯可靠性和使用寿命,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。
三、实施建议
本标准计划在发布6个月后正式实施,以给予设计、制造、检验检测等相关单位足够的准备时间。建议各电梯生产企业、检验检测机构、使用单位及时组织学习与培训,确保新标准要求落到实处。本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电梯标准体系,推动电梯行业向更安全、更可靠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。
如需进一步开展标准培训或技术咨询,请联系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。